使用扫描仪扫描老照片可按照片准备、扫描仪准备、扫描设置、正式扫描及扫描后检查等步骤进行,具体操作如下:
照片准备:仔细清洁老照片表面的灰尘和污渍。可以使用软毛刷或干净的压缩空气罐去除灰尘,对于污渍,用少量蒸馏水或专用照片清洁液,以柔软的棉签轻轻擦拭,但要避免损坏照片。若照片有卷曲或褶皱,可将其夹在平整的书本中压一段时间,使其恢复平整,以免扫描出的图像变形或模糊。
扫描仪准备:将扫描仪平放在桌面上,并用干净的软布擦拭扫描仪的玻璃扫描平台,确保无灰尘或污点影响扫描效果。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光学透镜导致的失真,要将老照片摆放到扫描起始线的中央。此外,扫描前先打开扫描仪预热 5 至 10 分钟,使内部灯管达到均匀发光状态,从而确保光线平均照到照片的每一处。
扫描设置:根据老照片的类型和修复需求选择合适的扫描模式,彩色照片一般选择 RGB 模式,黑白照片可以选择灰度模式或高分辨率的黑白模式。充分利用扫描仪的预览功能,通过预览调整照片位置、裁剪范围、亮度、对比度等参数,检查照片是否有反光、遮挡等问题,确保扫描出的图像符合修复要求。同时,根据需求设置合适的分辨率,一般建议至少达到 300dpi,对于细节丰富或尺寸较小的照片,可能需要 600dpi 或更高。
开始扫描:完成上述设置后,点击扫描按钮,等待扫描仪完成扫描工作。扫描过程中不要移动扫描仪或照片,以免影响扫描质量。
扫描后检查:扫描完成后,马上检查生成的数字图像文件是否完整,查看照片内容是否全部扫描进来,有没有部分缺失或扫描错误,如是否有抖动产生的重影。同时,对扫描图像的色彩和细节进行初步评估,检查色彩是否与原照片接近,有无偏色或色彩失真,观察细节部分是否清晰可辨,为后续修复工作做好准备。最后将扫描好的照片保存为合适的格式,如 JPEG 或 TIFF 等。